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上周三的财新丛书发布会上,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谈到中产阶级的时候,分析了中美中产阶级的异同。他说,美国的中产阶级,当看到欧元贬值的时候,会携家带口去消费一番,而中国的中产阶级,往往是跟团出国去旅游,住便宜的店,到中国人开的烂餐馆吃便宜的菜,最后跟着导游到LV包店去买一堆包包。谢国忠谈笑间,就把中国的中产阶级和美国的中产阶级的异同,诠释得很深刻。

这似乎是一种业已形成很多年的一种范式,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,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,这种富裕又只是口袋里的富裕,而没有富到脑袋。所以,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,很多煤老板拿着一麻袋的先进去买黄金地段的楼层(是楼层,不是独栋的房子),去批量买车(是宾利,而不是QQ),看到这里,外国人笑了,因为高兴。还会不失时机地吹捧一番,中国人真有钱,but…….but后面是什么,含蓄的西方人没有说什么,但我们会自己猜测。他们高兴的是,中国的中产阶级,是国外奢侈品的重要客户,仅此而已。

每每谈到中产阶级的时候,衡量的标准总会以年收入多少来界定。然后再拿中国和美国、日本来比较。这是错误的。如果不将“中产阶级”的概念厘清,这种比较就缺少了一个共同的语境。一般认为,中国的中产阶级,是年收入超过20万的群体。但这这个标准放在美国,平均数都不止于此,惶论中产阶级?这只能是异域的贫下阶层。如西班牙、希腊这样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度,失业的人还会得到每月400欧元的补贴,相当或高于中国城市的平均工资(被增长的工资)。当然,国外的消费也颇高,400欧元也只是够租个简单的容身之处而已。

但是,如果按照谢国忠所说的生活套利理论,将这笔钱攒着,到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消费,也会是一个颇为体面的生活。

未来十年,中国的平均工资会以10%的速度递增,不止一个经济学家如此说。但是在高房价和高CPI和高通胀这三高的烘托下,工资的增长被抵消,甚至入不再敷出。对于只关心数字的人来说,不会意识到为什么我的钱多了,能买的东西却少了?工作的奔波,让人没有闲暇去思考这些决策层的36计之一。

所以我对未来中国中产阶级群体会逐渐壮大的论调存有疑问。如果仅仅从收入而言,未来年收入20万的群体的确会壮大,可是这能证明什么呢?一线城市的房价是100万以上,中产阶级5年以上才可以买一套住房。而在西方发达国家,平均工资(不是中产阶级,而是整体)和房价的比是1:4。以我的收入算,我要攒钱买一套房,要20年到30年,而且不吃不喝。中产阶级之路,行百里者,等于原地踏步。

上面的论述是以收入来分析的中产阶级,往往被忽略的是,中产阶级还有一个道德和文化的限定。引用一个颇为认同的定义界定中产阶级:“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,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,一般受过良好教育,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;有一定的闲暇,追求生活质量,对其劳动、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。同时,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、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。”

一目了然,按照这个定义,我们的贫富差距不是统计局给你的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小。不仅财富上不能相提并论,文化上也根本不是我们自认为的“不遑多让”。看到一个统计说一个犹太人平均每年读60本书,真是令人惭愧。中国人每年读不到十本书,还要包括教材。惭愧之余,我们倒是可以见贤思齐,知耻后勇,尽力来弥补这个缺陷。如果不能因国力来整体推动,那么从我们自身来完善也不失为一种选择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兴军

张兴军

81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生于乡村泊于京 年至三十未可名 我类皆称蜗居者 客卧他乡遍呼朋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