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有人称,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是做人的理想状态。听来觉得合理。
  这句穷富通吃的话是“亚圣”孟子说的,他的意思是,有钱了就给大家分分,没钱也别坑蒙拐骗,这样世界不就美好了嘛。
  有钱人自然就是商人,有抬杠的说当官的也有钱啊?其实不一样。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,那是腌臜的钱。只有商人的钱,才是自己赚的。低买高卖,奇货居之,久而久之就有了钱。
  最著名的有钱人之一,应该是范蠡,也就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臣。他的笔名之一,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陶朱公。据说范蠡帮勾践雪了会稽之耻后,曾很有感慨地说:“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吾欲用之家。”话音未落,划船就走了。
  在今天来看,范蠡应该算是个行商,做的是边境贸易:“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,诸侯四通,货物所交易也。乃治产积居,与时逐而不责于人。”陶朱公有个癖好,就是“兼济天下”,而且常常是“裸捐”,和他相比,今天的陈光标简直弱爆了。
 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提到,范蠡在十九年中,三次把家产累积到千金之多,然后……,裸捐。商人的理想典型,舍陶朱公其谁耶?这样的典型,太史公在书里就差没说“学习陶朱好榜样”了。
  第二个要说的是个隐形富豪。在《论语》里,子贡的出现频率是颇高的。但没提到的是,子贡是孔子最有钱的弟子。一定程度上,孔子名气能有今天那么大,完全是子贡“活动”的结果。子贡在孔子大学毕业后,在卫国做官。与此同时,他还囤积货物,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买卖。有了钱之后,子贡出行特别气派:“结驷连骑,束帛之币以聘享诸候,所至,国君无不分庭抗礼”。大致上就是穿着爱马仕,开着宾利,甚至被各国元首奉为上宾。
  如果说陶朱公和子贡属于先官后商、官商平分秋色的话,那么满清时期的徽商胡雪岩则是个颇为纯粹的商人了。因为论财富,胡雪岩身价一度超过2000万两,富可敌国,是光绪、同治年间最大钱庄阜康钱庄的创始人。论官员,则仅仅是江西候补道。官和商是三七开。
  然而,胡雪岩发家却和“仕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在胡雪岩还是钱庄的小伙计时,曾把500两银子的公款借给了一个叫王有龄的落魄捐官者,在当时看来,这笔借款看似是肉包子打狗的。没想到的是,后来王有龄却偶遇其父当年曾礼遇过的一个同门,他中了状元当了官。于是,便有了王有龄在官场的腾达。
  于是胡雪岩的500两借款,陡然间成了上市公司的种子基金,自然得到王有龄的倍加观照。此后,钱庄、丝绸、地产、药房等生意,无不顺风顺水。
  其实,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官职最高时,也才不过四品,还是个候补。胡雪岩本人对做官其实没多大兴趣。如果他愿意,在太平天国时期捐个一品也不是没可能。但胡雪岩深知,与在朝者的分庭抗礼,在经商中有不足外人道的功效。
  中国古代史上,好像没出现什么“重商主义”。 士农工商中,商人的地位最末。这可能也是出现那么多官商的原因。仕优而商,商优则仕,都很容易。捐个官,买个爵,也不是难事。为商者何乐而不为呢?
  中国商人的类型无外乎以上这么几种。陶朱公是先当官然后金盆洗手,转行干起了商人,用当官时的资源和手段赚了大钱。子贡是当官挣钱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。而胡雪岩则是白手起家,期间借助了很多官员的扶助,最后自己也捐了个四品。
  在商人地位低下的时代,商人最没安全感。而当官可以和官老爷们称兄道弟,既可以保障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,同时也能适时寻租。所以不难想象,只要官府不禁公务员经商,那胡雪岩就不是个案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兴军

张兴军

81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生于乡村泊于京 年至三十未可名 我类皆称蜗居者 客卧他乡遍呼朋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