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上小学的时候,总听到大人抱怨:“铅笔这么贵,橡皮这么贵,我们上学的时候一支铅笔才五分钱,一块橡才二分钱……”当时颇有些不屑,铅笔才一毛五而已,而且屁股上还带了块儿小橡皮,橡皮也就一毛钱,还是零售价,如果批发估计也就五分……

家里虽穷,但对物价倒是没什么感觉。按父辈的观点,你可以贵,但我可以不买,吃不起肉,我可以吃菜,吃不起菜,切,我自己种。那吃不起肉呢?别担心,我家有猪圈,好几只猪仔呢!

后来,上初中,上高中,上大学,学士后……,一路就这么走了过来。离家甚远,再听不到对物价的讨伐声,自己也没什么感觉,尽管也曾经差点因为学校食堂涨价而暴动,毕竟雷声大雨点小,自己就泻火了。

2006年,老哥结婚,从东北到北京,从北京到山西,和老爸老妈一起去会亲家。过西站时,给一众亲戚们各买了一碗粥,一份小咸菜,人均花费了十几元。每当回家,谈起这次北京之行,叔叔大爷们说的都是北京的物价贵,一碗粥就要5+元,那地方,让我去都不去……记得那一次,本该给他们在天安门照个相的,可是因为匆忙相机没拿到,错过了。颇为遗憾。

在北京近十年,能感知的有,主要景点的门票涨了一倍,出租车涨了近一倍,服装类的涨了近一倍,书的价格涨了近一倍,房子涨了好几倍。可是,我的年龄只涨了半倍。这种趋势、速度下去的话,等我六十岁的时候,我能想到的数字是这样的:

燕郊以内房子均价20万一平;

到楼下吃顿早餐要50元;

一斤猪肉50元;

一本谢国忠的《再危机》要150元;

一袋国产无三聚氰胺奶粉要300元(我的孙子呦,我儿子是养不起你了);

看一场半价的山楂树之恋要200元……

北师大钟伟曾经算过,说80年代的万元户,相当于今天的27万。看了之后,立时晕倒。醒了之后,想到27年后,忙不迭地在下午三点跑下楼去吃早餐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兴军

张兴军

81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生于乡村泊于京 年至三十未可名 我类皆称蜗居者 客卧他乡遍呼朋

文章